大尺度写真
2012年-2019年教学成果奖清单
    发布于:2021/05/13
    
    
 
  
   
    | 序号 |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获奖级别 | 主要完成人 | 
   
    | 1 | 2012年 | 机械工程类人才定制化个性化培养教育创新与实践 | 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 韩旭、杨旭静、刘江南、干年妃、吴长德 | 
   
    | 2 | 2012年 | 机自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 邹宪军、蒋冰、张桂香、李娟、杨宇 | 
   
    | 3 | 2013年 | 机械类工程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韩旭、刘江南、杨旭静、吴长德、干年妃 | 
   
    | 4 | 2015年 | “双平台”铺路,“多引擎”驱动,培养自主创新工程人才 | 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 韩旭、杨旭静、颜运昌、胡绚、方棋洪 | 
   
    | 5 | 2015年 | 校企联动、人才共育的车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 张维刚、干年妃、谭理刚、杨小龙、陈敬炜 | 
   
    | 6 | 2015年 | “三维覆盖式”国际化工程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 姜潮、刘江南、张维刚、李玮鹏、彭晓燕 | 
   
    | 7 | 2015年 | 创新方法和学科竞赛训练项目嫁接于人才培养流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 杨旭静、刘江南、鄢锉、戴宏亮、李伟平 | 
   
    | 8 | 2016年 | “双平台”铺路,“多引擎”驱动,培养自主创新工程人才 | 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 韩旭、杨旭静、颜运昌、胡绚、方棋洪 | 
   
    | 9 | 2016年 | 校企联动、人才共育的车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 张维刚、干年妃、谭理刚、杨小龙、陈敬炜 | 
   
    | 10 | 2017年 | 机械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 谌霖霖、刘江南、伍素珍、叶南海、蒋冰、左剑、胡晖 | 
   
    | 11 | 2017年 | 力学学科系列教材创新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 戴宏亮 | 
   
    | 12 | 2019年 | 新工科视域下“智能+”机械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 彭晓燕、黄晶、杨宇、颜运昌、钟翔、张飞铁、邹宪军、周华安、陈宁 | 
   
    | 13 | 2019年 | 面向国家战略的中国制造国际伙伴型人才创新培养与实践 | 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 姜潮、刘坚、丁荣军、谢军、程军圣、李凡、张冠华、李茂君 | 
   
    | 14 | 2019年 | 以本为本、教学做合一,打造机械基础品牌课程群 |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 谌霖霖、杨旭静、杨华、吴长德、张爱军、刘江南 | 
   
    | 15 | 2019年 |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国家科研平台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 李光耀、金滩、尹韶辉、崔向阳、任毅如、蔡勇 | 
   
    | 16 | 2019年 | 着眼社会需求的科教融合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体系—以力学专业为例 |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 戴宏亮、方棋洪、彭凡、任毅如、张思进 | 
   
    | 17 | 2019年 | 校企深度合作下理论实践并重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 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 冯凯、成艾国、谢晖、李落星、曹立波、段辉高、张冠军、张凯 | 
   
    | 18 | 2019年 | 新工科视域下面向智能制造的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彭晓燕、刘江南、张屹、王文格、杨旭静 | 
   
    | 19 | 2019年 | 面向国家战略的中国制造国际伙伴型人才创新培养与实践 |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姜潮、刘坚、谢军、程军圣、冯凯 |